天津代寫信息技術服務知識庫平臺開發及產業化 可行性報告
電子信息產業可行性報告
目 錄
1.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央電子企業推薦意見表.................................... 3
3.國內外相關技術發展與市場情況說明................................................................. 3
4.投標單位概況和已有工作基礎............................................................................. 3
7.預期達到的技術經濟指標..................................................................................... 4
1.省級電子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中央電子企業推薦意見表
省級電子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中央電子企業推薦意見表
項目名稱:信息技術服務知識庫平臺開發及產業化 投標單位:石家莊翰緯醫療設備有限公司 |
推薦意見:
年 月 日 |
推薦單位:(蓋章) |
注:隸屬中央電子企業的投標單位由該中央電子企業出具推薦意見;其他投標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單位除外)由注冊地所在的省級電子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出具推薦意見(計劃單列市企業由市電子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出具);團隊投標單位按牽頭單位的隸屬關系出具相應的推薦意見。中央電子企業包括: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彩虹集團。
2.項目概述
2.1項目簡介
信息技術服務知識庫平臺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是石家莊翰緯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利用云計算概念,建設的醫療遠程心電云計算中心,把收集到的海量遠程心電數據信息集中儲存及利用,將對促進人類健康產生不可估量的革命性飛躍。
順應醫療改革和移動醫療市場的需求,石家莊翰緯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成立動態心電項目研發機構,由醫學心電專家和多年從事臨床工作的資深醫師、優秀項目經理及具有精湛軟件開發技術的人員組成。研發技術團隊是公司的核心大部,共有研發技術人員32名。公司研發技術委員會下設研發機構(10人)、技術機構(22人)兩個層級部門,董事長張濤兼任技術研發團隊總負責人,北京阜外醫院心內科主任孫興國教授具體負責,成員多是北京阜外醫院、省醫院、省三院等省內外各大知名醫院的著名專家和一線骨干人員,其中多數人員承擔過或參與過國家級課題項目。
為使患者在基層或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三甲醫院醫學專家的優質服務,預防和治療心臟病,提高中華民族的生存質量。翰緯醫療已經研發出同步12導聯遠程動態心電監護系統、HWM-1心電監護儀、同步12道導線式數字心電圖儀、同步12導聯的24小時動態心電監護儀等心電產品。
同步12導聯心電遠程實時監護系統由HWM-1型動態心電監護儀和遠程心電監護平臺構成。采用目前先進的GPRS/3G/WIFI數字通訊方式,實現了對心電信號數據進行壓縮,通過數字化無線通訊方式傳輸到遠程監測中心,可全天候的進行遠程實時監測,具有多導聯心電波形的顯示、心率/心律異常的報警、SOS遠程求助等功能。
采集、儲存最廣泛的正常與異常的心電數據,將其進行計算、分析和再利用,將是對人類心臟病預防、治療和健康保健的最大貢獻。目前建設的翰緯醫療遠程心電云計算中心就是這樣一項劃時代的新技術,是翰緯醫療超級計算能力的體現,前景十分光明。
翰緯醫療用這些數據與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合作,采用翰緯醫療研發的上述心電采集設備,為心電遠程監護系統的統一前端采集設備和統一的心電判讀平臺系統,利用阜外醫院作為國家心血管醫院的技術優勢,以及實現這些數據的通讀通判,建立一個儲存這些龐大數據的數據庫,以及對這些龐大數據進行計算和再利用的云計算中心。
2.2建設的意義
信息技術服務知識庫平臺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的建立,具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1)在中國建立首個遠程心電云計算中心,建立中國人的心電數據庫。
2)制定首個中國人自己的心電診斷標準,出版《中國人的心電診斷學》。(目前我們使用的心電圖診斷標準是國際標準)
3)實現全國心電數據采集和判讀標準統一化,提高診斷水平和醫療質量。
4)通過遠程心電云計算中心,修建心電判讀的高速公路,實現心電診斷的遠程會診,提升基層醫務人員的心電圖診斷水平。
2.3項目實現的目標
知識庫平臺的建設是為了解決醫療機構間信息共享,實現醫療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與數據共享,促進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具體目標:為公司生產的終端心電監測設備提供了強大的后臺支持。
1)建立數據中心的系統平臺。完成相應的應用軟件和數據管理系統建設,實現社會保障數據的交換、保存、更新、共享、備份、分發和存證等功能,并擴展容災、備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2)建立全市心血管病患者信息等共享數據庫,為遠程、實時監測提供數據支持。對基礎數據進行集中管理,保證基礎數據的一致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為各醫療部門提供基礎數據支持;
3)建立數據交換共享和更新維護機制。實現各醫療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與共享,以及基礎數據的標準化、一致化,保證相關數據的及時更新和安全管理,方便醫療部門開展工作;
4)建立數據共享和交換技術標準和相關管理規范,實現各部門業務應用系統的規范建設和業務協同;
5)為遠程監測提供數據服務支持,實現面向患者的一站式服務;
6)根據統計數據標準匯集各業務部門的原始個案或統計數據,根據決策支持的需要,整理相關數據,并提供統計分析功能,為醫療方案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7)為實時監測提供必要的數據通道,方便實現醫療部門對患者的監管、治療,逐步實現有效的醫療方案;
8)為醫療數據庫的備份提供存儲和備份手段支持,提高業務應用系統的可靠性。
3.國內外相關技術發展與市場情況說明
3.1云計算的概念、特點及其應用
1)什么是云計算
目前,對于云計算的概念,國際上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大體上我們可以分為兩大類概念:一類是狹義的;一類是廣義的。
①狹義的云計算
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云”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并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 基礎設施。
②廣義的云計算
這種資源池稱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擬計算資源,通常為一些大型服務器集群,包括計算服務器、存儲服務器、寬帶資源等等。云計算將所有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并由軟件實現自動管理,無需人為參與。這使得應用提供者無需為繁瑣的細節而煩惱,能夠更加專注于自己的業務,有利于創新和降低成本。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總的來說,云計算是并行計算、分布式計算和網格計算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它是虛擬化、效用計算、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軟件即服務等概念混合演進并躍升的結果。
2)云計算的原理
云計算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通過利用非本地或遠程服務器(集群)的分布式計算機為互聯網用戶提供服務(計算、存儲、軟硬件等服務),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對軟硬件資源的利用效率,使用戶通過云計算享受高性能并行計算所帶來的便利。
3)云計算的主要特點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歸納了云計算的五項基本特征:
一是按需自助服務。消費者可對計算資源(如服務器時間和網絡存儲)進行單邊部署以自動化地滿足需求,并且無須服務提供商的人工配合。
二是泛在網絡連接。云計算資源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和通過標準機制訪問,這些訪問機制能夠促進用戶通過異構的瘦(thin)客戶平臺或胖(thick)客戶平臺(手機、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等)來使用云計算。
三是與地理位置無關的資源池:云計算服務商采用多用戶模式,根據用戶需求動態地分配和再分配物理資源和虛擬資源。用戶通常不用知道這些資源具體所在位置,資源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內存、網絡、虛擬機等。
四是快速靈活地部署資源:云計算供應商可快速靈活地部署云計算資源,快速地放大和縮小,對于用戶,云計算資源通常顯得是無限的,并可以在任何時間購買任何數量的資源。
五是服務計費:通過對不同類型的服務進行計費,云計算系統能自動控制和優化資源利用情況?梢员O測、控制資源利用情況,并形成報告,為云計算提供商和用戶就所使用的服務提供透明性。
結合上述云計算的含義,得出云計算的一些特點。
①規模大。云計算的規模是超大的,Google 云計算已經擁有100 多萬臺服務器,同時這也使得Google 搜索引擎在全球占據第一的位置。
②虛擬性。通過云計算,用戶在任意地點無需擔心應用運行的具體位置就可以使用一臺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等終端通過網絡服務得到應用服務。
③可靠性高。云計算提供了嚴格的權限管理策略,減少了傳統方式的數據丟失、病毒入侵等麻煩,數據存儲可靠性高。
④可擴展性強。為了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可以動態擴展“云”的規模。
4)云計算的應用
對于一般用戶而言,云計算最常用的運用領域有電子郵件、網頁搜索(Google或百度)、相片分享(Flickr)、影片分享(Youtube、土豆)、網路地圖(Google Map)等。只要電腦或手機等上網工具有一個瀏覽器,就可以在幾秒鐘內,迅速得到遠處電腦的資料,讓資訊垂手可得,有如電力及自來水一般。
除此之外,對于軟件設計師和科學家而言,云端計算更提供了強大的運算能力,可以模擬計算如核彈爆炸、DNA 結構等實驗。云計算的商機有多大?根據國際數據信息中心(IDC)的數據顯示,未來五年云端服務的平均年成長率可望達到26%;美林證券預估,2013 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950 億美元;市場調查機構將云計算列為IT 產業未來十大趨勢首位,其報告指出,至2012 年Fortune 五百強企業中會有400 家使用各式不同的云計算服務。
5)云計算發展現狀
由于云計算是多種技術混合演進的結果,其成熟度較高,又有大公司推動,發展極為迅速。Amazon、Google、IBM、微軟和Yahoo 等大公司是云計算的先行者。云計算領域的眾多成功公司還包括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 等。
在我國,云計算發展也非常迅猛。2008 年5月10日,IBM在中國無錫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建立的中國第一個云計算中心投入運營。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國創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國的云計算中心——IBM大中華區云計算中心;世紀互聯推出了CloudEx 產品線,包括完整的互聯網主機服務, 基于在線存儲虛擬化的服務,供個人及企業進行互聯網云端備份的數據保全服務等系列互聯網云計算服務;中國移動研究院做云計算的探索起步較早,已經完成了云計算中心試驗。
云計算未來主要有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構建與應用程序緊密結合的大規模底層基礎設施,使得應用能夠擴展到很大的規模;另一個是通過構建新型的云計算應用程序。在網絡上提供更加豐富的用戶體驗.第一個發展趨勢能夠從現有的云計算研究狀況中體現出來,而在云計算應用的構造上,很多新型的社會服務型網絡,如facebook 等,已經體現了這個發展趨勢,而在研究上則開始注重如何通過云計算基礎平臺將多個業務融合起來。
3.2心電遠程監護的發展及現狀
現代社會中,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是目前中國人群最主要的死因,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診斷對全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偶然性和突發性,在日常生活中對患病人群進行心電監護顯得尤為重要。
心電遠程監護系統起源于Holter系統。早期家庭型心電監護系統對一些做過心臟手術病人,采用電子儀器記錄、存儲病人每天的心電圖及其它重要的生理參數,并周期地將數據送往診所進行診斷,病人可以遠離醫院在家進行監護。早期的家庭心電監護要在監護結束后再進行心電資料的分析,不具有實時性,病人發病時無法得到醫生及時的診斷和救治。而且由于其存儲量太小,僅能存儲極少量的心電數據,不能保證數據的完整性,一些有價值的心電數據還是不可避免地被丟失,這大大降低了診斷的準確率。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及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近些年,心電遠程監護系統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Holter逐漸演變成為心電遠程監護系統的前端裝置,將傳統的Holter和計算機網絡以及移動通訊技術相結合這一趨勢愈加明顯。隨著因特網(Internet)網和移動通訊網等宏觀基礎設施的普及和發展,近年來心電監護正沿著因特網和無線移動監護兩個方向快速發展。
基于因特網的遠程心電監護系統是指利用心電監護客戶端采集患者的心電信號,然后通過互聯網將心電信號傳輸至監護中心服務器,等待醫護人員對患者心電圖進行處理和相應診斷。整個系統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客戶終端、因特網和管理中心工作站?蛻艚K端是由心電信號采集器和可連接因特網的工作站構成,它可以完成采集患者心電信號、進行簡單數據處理以及將數據上傳至因特網等功能。根據接入因特網的方式不同,系統有不同的設計方案,主要有PSTN(Published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用電話交換網)、ISDN、以太網等幾種。而遠程心電監護管理中心工作站一般配備有高性能的服務器,可實現實時的接收患者心電數據、存儲并分析處理數據、管理患者基本資料及心電數據、網絡安全管理等。
基于移動通訊網的心電無線監護系統是采用便攜式心電信號監護儀,利用無線通信技術與監護中心進行數據通訊。無線傳輸無須線纜介質,使用者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得到監護中心的監護。隨著通信技術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日益完善,近幾年心電遠程監護的研究熱點是將無線通信技術和因特網技術緊密結合。將兩種技術相結合,彌補了單純依靠因特網時,將受測者限制在固定環境的不足;同時也彌補了單純依靠無線技術時,只能將受測者的數據在移動監護終端之間傳遞,從而造成的成本高、不易普及、數據處理分析手段單一等不足。
心電監護系統的無線化、網絡化、人性化是發展趨勢,便攜式、模塊式、易操作、價格低廉的心電監護產品將成為未來市場的主流。正逐步發展起來的第三代移動通信3G技術,能極大地增加系統容量、提高通信質量和數據傳輸速率,并且利用在不同網絡間的無縫漫游技術,更好地將無線通信系統和Internet連接起來,從而對心電遠程監護系統提供更穩定、更強有力的技術基礎。心電遠程監護系統整合了生物醫學工程、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成果,能夠充分利用移動通信網和互聯網的資源優勢,在不久的將來,它一定會在心臟疾病的預防與救治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3云計算在醫療信息化及心電遠程監護中的應用
近兩年出現的云計算就是將所有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由軟件實現自動管理,無需人為參與。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和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因此,醫療衛生企業可以通過購買計算能力而無需自建相關設施就可以開展信息化建設,這使得企業無需為繁瑣的細節而煩惱,能夠更加專注于自己的業務。
凡本網 的所有資訊,版權均屬于天津才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如其它媒體需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內容,請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標注“來源:天津才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